近日,武汉印发《武汉市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首次提出组建“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首批筹建的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已完成场地设施规划建设并投入使用,正在有序推进25个产业化项目快速落地,部分企业创投基金甚至已提前对接。
《实施方案》中,武汉提出,以重大产业需求为导向、以行业领军企业为核心,探索多种组建模式,依托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网联汽车、激光、未来新材料、无线通信、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的头部企业建设联合实验室,支持企业规模做大、创新能力做强并推动成果就地转化。
《实施方案》提出奋斗目标,到2026年,组建10个以上联合实验室,推动牵头企业实现产值复合增长率超过15%,对本领域产业链产生乘数带动效应,孵化出一批创新企业。
据长江日报9月3日了解到,据《实施方案》,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三年内将攻克产业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制重大创新产品,成果要转化落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记者获悉,一方面,基于已有资源及经验,有团队的直接“上场”。如华工科技中央研究院被企业计划打造为创新资源聚集平台,不光组建了专家委员会,还签约了包括高校、国家级智库、新型研发机构、企业在内多个支持合作单位,培养、带动了省内200多家供应链、产业链上游企业发展壮大,并已有将近200名科研人才。这一模式将被复制到正在筹建的“半导体激光装备联合实验室”上。
另一方面,组建最强战队。由首席科学家组建团队,正在筹建的“新型显示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采取产业链共建模式,打通上下游,共谋共建共享产业链,首席科学家遴选方向、主导技术路线,志在突破印刷OLED量产工艺等技术的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