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网
行业人才求职招聘首选服务号
液晶网人才招聘
最新资讯、产业深度分析预测
中华液晶网

韩媒:LGD考虑在OLED产线上采用eLEAP技术

   2025-06-30 韩媒dealsite1680
核心提示:6月30日,据韩媒dealsite消息,LGD(LG Display)正在考虑将韩国坡州工厂的电视用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生产线转换为eLEAP技术,以提升其利用率。由于这项技术尚未得到充分验证,因此短期内尚无法立即投产或全面切换,但LGD此举被解读为逐步进行技术验证、为下一代技术投资做准备的措施。

6月30日,据韩媒dealsite消息,LGD(LG Display)正在考虑将韩国坡州工厂的电视用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生产线转换为eLEAP技术,以提升其利用率。由于这项技术尚未得到充分验证,因此短期内尚无法立即投产或全面切换,但LGD此举被解读为逐步进行技术验证、为下一代技术投资做准备的措施。

据业界透露,LGD位于坡州的电视OLED生产线开工率估计为30%左右。根据LGD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2024年度业务报告(Form 20-F),去年坡州OP1工厂的玻璃基板月投入能力为5.8万张(58K),而广州的OLED工厂则为7.5万张(75K),显示广州工厂的开工率更高。

由于电视用OLED生产线产能出现富余,LGD正在考虑对eLEAP技术的OLED量产可能性进行技术验证。eLEAP是一种不使用细金属掩模板(FMM),而使用开放式金属掩模板(OMM)进行红、绿、蓝像素蒸镀的技术,由日本显示器公司(JDI)提出。

传统OLED生产采用FMM方式,通过金属掩膜将有机化合物精确蒸镀至指定区域。但FMM方式受限于掩膜尺寸,在像素密度和基板尺寸方面存在扩展性不足的问题。与此相比,eLEAP通过光刻工艺(photolithography)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图案化处理,利用曝光和蚀刻工序去除非像素区域。由于无需掩膜,因此可提高像素发光面积的开口率,从而延长OLED寿命。JDI称,eLEAP技术生产的OLED开口率为60%,是现有28%的两倍以上。

对于电视用OLED而言,因原始基板尺寸较大,使用掩膜效率较低,因此通常采用OMM方式。LGD的电视用OLED产品——白光OLED(W-OLED)便是先制作彩色滤光片,再蒸镀白色单一发光元件,因此OMM方式更为适用。

由于eLEAP技术同样基于OMM,LGD可在技术验证后考虑将生产线转换为eLEAP技术。若转换成功,不仅可实现RGB OLED的生产,也能提高产线的利用效率。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LGD的W-OLED也是OMM方式,因此是评估eLEAP转换可行性的合适产线。”

考虑到电视用OLED生产线采用了氧化物薄膜晶体管(Oxide TFT),也有声音提出该产线可用于生产IT面板。Oxide TFT基于氧化物材料,电子迁移速度快,有利于实现高分辨率显示,通常用于大尺寸OLED。然而,在移动和IT设备面板中存在难以维持稳定迁移速度的技术限制。

不过,三星显示(Samsung Display)已决定在8.6代IT OLED中采用Oxide TFT。在上月于“COMPUTEX 2025”展会上,三星还公开展示了采用该技术的IT OLED面板。因此,LGD似乎也在通过技术验证探索这一可能性。

前述业内人士补充道:“(在IT面板中的)Oxide TFT技术尚未完全验证。但鉴于三星显示已经进行了投资,这说明Oxide TFT在IT面板中具备一定可能性。”他还表示:“如果LGD将配有Oxide TFT的电视OLED产线转为eLEAP技术,也就为IT面板生产打通了路径。”

若LGD成功实现eLEAP技术的OLED量产,将可在不进行新一轮大规模投资的情况下,利用现有产线提升竞争力。虽然eLEAP技术验证仍需数万亿韩元的投资,但相比新建8代IT OLED产线,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然而,eLEAP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仍是一大障碍。JDI曾于今年2月因技术难度高及量产性差等原因宣布放弃自行量产eLEAP OLED。

有业内人士指出:“若能通过eLEAP实现量产,将是一项可不依赖新增投资、重新利用既有产线的良策。但不仅需1~2万亿韩元的投资,还需经过技术验证。然而LGD在投资方面本就采取保守策略,在政府支持有限的韩国,若未进行技术验证就对兆级规模的产线进行投资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目前由于产线富余,因此将其用于技术验证。”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液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