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消息,全球知名金融机构瑞银(UBS)发布了关于苹果首款折叠iPhone的最新拆解报告。该报告解析了苹果折叠iPhone的定价、物料成本以及供应链合作等关键信息。
报告显示,在对三星Z Fold SE(BOM成本:790美元)的拆解分析表明,苹果的iPhone Fold预计可以将BOM成本控制在759美元,相比三星降低约4%。
报告显示,iPhone Fold采用航空级钛合金中框与液态金属铰链,单件成本较三星的铝合金+钢制铰链高出15%-20%,但通过一体化精密加工工艺,苹果将组装成本降低8%。
报告称,尽管苹果在外壳与铰链上采用更高成本材料,但通过优化内存、处理器及摄像头模块等核心部件,成功实现成本压缩。
早期报告表明,iPhone Fold 的售价可能在2000美元到2400美元之间,使其成为苹果迄今为止最昂贵的手机。然而,瑞银表示,苹果的成本控制可能使其定价低于预期,大概为1800至2000美元之间,利润率在 53%-58%之间,与三星本月发布的Galaxy Z Fold7定价形成直接竞争。这一数字,与三星的可折叠设备一致,远高于 iPhone 16 系列。
不过,分析师认为,iPhone Fold的预计初始产量将受到限制,第一波产能估计在1000万至1500万台之间。这种谨慎的方法既反映了可折叠设备的技术复杂性,也反映了高昂的价格点,分析师认为这是大规模采用的主要障碍。
苹果首款折叠屏手机自传出立项以来,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瑞银认为,iPhone Fold 的发布预计会可能会提振市场情绪和股价,并将对苹果的供应链产生积极影响。
该报告透露了苹果可折叠iPhone的主要零部件供应商,如下:
显示面板:三星显示预计将成为主要供应商,每年可生产多达1500万块7英寸可折叠OLED面板。LG公司随着 Apple实现其来源多样化,也可能发挥作用。
外壳和铰链:该设备可能会采用钛外壳和液态金属铰链,Lens Technology、Amphenol和Hon Hai(富士康)等供应商将受益于更高的物料清单 (BOM) 钱包份额。
EMS供应商:鸿海预计将负责初始组装,立讯精密作为二级合作伙伴,这反映了苹果利用其已建立的制造生态系统的战略。
瑞银在深度投资者报告中强调,供应链策略将成为决定产品市场表现的关键因素。根据瑞银证据实验室2025年第二季度开展的智能手机专项调查,虽然18%的iPhone用户表示愿意为可折叠机型支付超过2000美元,但高达60%的受访者认为平均售价需降至1500至1700美元区间才能形成购买动力。
这一消费心理门槛与瑞银对iPhone Fold初期出货量的预估形成呼应,供应链内部普遍预期首年销量将在1000万至1500万部之间,但分析师指出,若定价策略成功突破消费者心理价位,需求规模可能实现30%以上的增长空间。
报告特别提到,苹果长期建立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将发挥核心优势。随着可折叠技术成熟度提升及翻盖式机型平均售价的自然下降,苹果有望通过规模化效应进一步压缩成本,为未来产品迭代创造降价空间。从中长期视角看,这种成本优化能力将直接转化为市场占有率提升的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