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海信视像(600060.SH)公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272.31亿元,同比增长6.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56亿元,同比增长26.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12亿元,同比增长26.57%;基本每股收益0.809元。
公告称,2025年上半年,全球经济承压,贸易纠纷与地缘风险交织。公司坚定不移推进全球化布局与高端化战略,全面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逐步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化运营体系。报告期内,公司品牌价值与产品竞争力持续攀升,实现了在复杂环境中的份额提升与业绩增长。
(一)经营业绩稳健增长
2025年上半年,公司坚持推进大屏化、高端化、智能化战略,依托研发、制造、营销全流程的数字化升级及全球研产销一体化,运营效率持续改善,经营业绩稳步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2.31亿元,同比增长6.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56亿元,同比增长26.63%;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22%,同比增加0.84个百分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8.0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8.59%。
(二)创新驱动高端引领
公司坚持“技术立企”战略,以显示技术创新为核心,同步构建AI技术体系全面赋能产品升级,围绕ULED、激光显示、MicroLED三大核心显示技术加速平台创新。
1、RGB背光技术引领全球液晶显示产业升级
依托海信自主创新的ULED高端画质技术平台,公司持续围绕芯、光、屏进行全链路技术升级,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创新,打造技术代差壁垒。推动显示技术向“真实色彩”、“绿色节能”、“健康护眼”方向迭代,引领行业进入多基色显示时代。
报告期内,公司依托ULED技术平台成功攻克了RGB-MiniLED产业化中光色同控芯片与算法、高光效与高可靠性LED发光芯片的“两芯”难题,实现液晶显示从传统单色背光到RGB三色背光、液晶显示背光从单一亮度控制到光色同控的重大跨越,相关技术和产品在2025年1月和2025年4月分别完成技术首发和产品首发,为全球液晶显示产业升级明确了新的技术方向,带动产业链共同实现从单维控光到三维控色的升级。
屏幕作为触达用户体验最关键的“一公里”,2025年以来公司黑曜屏技术围绕高画质、大尺寸、快刷新、低能耗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并不断拓展尺寸阵容,开发并发布行业最大尺寸116英寸产品,发布行业最高刷新率165Hz的液晶显示技术持续提升影游沉浸感,为用户带来全面升级的高画质体验。
继2025年1月在CES发布全新一代ULED产品116英寸RGB-MiniLED电视后,2025年4月公司上市85UX/100UX/116UX系列化RGB-MiniLED产品,凭借RGB光色同控的技术创新和为用户带来的全新画质能效体验升级,被《Tom'sGuide》《DigitalTrends》以及央视财经等国内外多家权威媒体评选为“CES2025最佳电视”、“全球科技突破产品”等大奖,为全球液晶显示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价值跃升明确了新的方向。
2、激光显示再立技术新标杆
公司持续引领激光显示产业技术发展,与产业核心伙伴密切合作,联合开发行业标志性全新技术平台,为行业树立新标杆。报告期内,公司整合影院级架构全新显示芯片及最新高性能激光器,开发全新集成高效架构的激光电视显示主机平台。该平台光通量输出提升50%,以超高亮度和三色激光画质,支撑超百吋激光电视以及4K商用工程投影产品。报告期内,基于全新主机平台,公司首发光谱选择屏幕产品,屏幕增益提升50%,百吋画面亮度可以达到1000尼特;同时推出全新商用激光工程投影机P65-PRO系列,标志着公司在工程投影行业6000-7000lm主力区间的全新突破,彰显公司在光学设计、4K显示技术、画质调校以及智能系统等多个方面卓越的技术实力。
报告期内,公司在智能投影上首发新一代三色激光器,通过RGB最佳配比,结合公司开发的高效光学引擎,实现1200lm超高亮度;同时扩大变焦镜头技术的应用,首发1.0-1.3黄金投射比投影产品,为用户打造了4K三色智能投影的场景和画质新体验。
3、MicroLED拓展家庭场景
基于业内首个覆盖“芯片研发-驱动控制-精密封装-信号增强-画质还原”五大核心环节的垂直技术体系,公司持续升级技术并完善产业链布局,推动MicroLED家庭显示达到行业标杆水平。公司的MicroLED电视产品采用行业独有的ASIC芯片+AI画质芯片光色同控双芯架构,实现2488万像素级精确分区控光的同时,将亮度和色彩准确性提升至行业最高水平,为用户提供真实临场感;性能上,以突破性的10,000尼特XDR峰值亮度、120Hz动态刷新率、90%BT.2020色域覆盖及帝瓦雷专业音响调校,重新定义高端家庭影音标准。
公司率先攻克传统LED直显难以满足家用级EMC认证的难题,依托自主知识产权的ASIC系统架构和eLVDS4K高速双向传输协议,使产品成为行业首个获得EMCClassB认证的PM驱动MicroLED产品,突破MicroLED大尺寸产品进入家用的瓶颈。在2025年CES展上,公司发布136英寸和163英寸MicroLED电视,凭借卓越的清晰度与逼真的视觉效果,荣获TrustedReviews、YankoDesign等权威科技媒体授予的“CES最佳产品”奖项。未来公司将持续推陈出新,加速产品迭代,以“尺寸自由化”和“形态场景化”不断拓展高端应用边界,优化用户体验,引领MicroLED的商业化进程与规模化应用浪潮。
4、AI赋能产业创新
公司聚焦AI技术体系构建与全场景应用落地,通过全域高质量数据平台搭建、全模态大模型矩阵研发及智能体技术突破,持续完善AI技术架构,致力于推动全场景AI升级,重塑用户交互体验,实现从技术创新到场景价值的转化。
(1)AI技术体系构建与核心能力突破
报告期内,公司致力于视听高质量数据平台建设,为多项智慧视听核心任务提供高质量数据支撑。公司持续推进自研“星海大模型矩阵”迭代,在语言大模型和多模态大模型方面推进核心场景能力提升;在端侧模型领域,聚焦画质优化,支撑剧集风格识别,显著优化用户个性化观影体验。公司牵头制定的《智能家居场景下多模态大模型技术要求》IEEE国际标准获得立项,推动公司在智能家居大模型领域实现从技术输出到标准引领的跨越式发展。基于大模型技术升级语音交互架构,实现核心链路智能体深度融合,支持“文本+图像+视频”多形态对话流交互与服务集成。针对影视、教育、游戏、体育及生活服务等特定场景,智能体完成深度优化,具备实时响应与主动服务能力,提升全场景服务效率。
(2)产品创新与场景智能化应用
报告期内,公司依托技术突破推动产品创新,围绕视听体验、交互体验、系统性能及服务多样性四大方向实现升级。
画质体验升级,大模型赋能技术落地。大模型与画质专家模型深度融合,提升画质算法精度与场景细分能力。基于公司自研光色同控AI画质芯片,通过模型蒸馏技术增强端侧AI算法,优化清晰度、对比度及色彩呈现效果;通过多模态大模型训练专家模型,完成观影/观剧云端模型集成,为细分场景匹配最优参数设定。
交互体验优化,意图理解能力提升。构建“大小模型混合意图分发框架”,完善语音交互短期记忆功能,迭代多轮理解与复杂意图理解模型,联动传统业务与智能体业务优化全场景交互体验,多轮对话体验、问答准确率、意图理解准确率持续提升。
系统性能提升,关键技术突破。通过智能优化系统资源配置,显著提升系统运行、OSD显示及网络通信性能,其中流媒体帧率播控自适应技术优化起播速度,行业首发OSDAISR技术优化百吋大屏文字清晰度,WiFi智能信道选择技术提升投屏稳定性和流畅性。场景化服务拓展,AI赋能全场景价值。以用户需求为核心,AI电视聚焦“高效交互”、“个性化服务”、“场景延伸”三大方向,推动服务能力升级:多模态交互协同提升便捷性;从“精准匹配已知偏好”升级为“预判未知需求”度;覆盖影音、教育、体育等全用户场景,并向家庭服务拓展。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自研芯片、大模型算法及场景化应用,构建“端-云-芯”一体化AI能力体系,推动电视从单一显示设备向家庭智能中枢演进。凭借全栈自研、场景化落地及生态构建,公司已在AI电视领域确立领先地位。未来,公司将持续深化技术突破与生态完善,推动电视行业智能化变革,为用户提供更智能、便捷的家居生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