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TCL华星全球显示生态大会(DTC2025)在苏州顺利召开。在会上,TCL华星发布了LCD、OLED和MLED全显示产业技术多款新品,包括全球首款Real Stripe RGB OLED手机显示(5.65")、全球最高分辨率单片全彩硅基Micro LED显示(0.28")、全球最高PPI Real RGB玻璃基OLED显示(2.56")、全球首款分区分频OLED平板显示(13.2")等,惊艳全场。

12年,攻坚印刷OLED
对于TCL华星,其全球领先的印刷OLED技术持续突破,再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会上,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表示:“经过12年的持续投入与艰苦攻关,TCL华星已经在印刷OLED领域建立起关键技术的领先优势。”
TCL科技高级副总裁、TCL华星首席执行官赵军指出,以印刷OLED为代表的中国半导体显示技术不断向上突破,通过构建自主可控的显示产业生态,带来“一块好屏”。同时,印刷OLED兼顾绿色低碳生产,“一滴墨水点亮一座城”助力可持续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在中国显示产业不断突破、持续进化的过程中,TCL华星在印刷OLED领域的12年深耕,堪称是业内的一段极具代表性的技术攻坚史。
四个关键决策,造就印刷OLED确定性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赵军谈到了这段征程的背后,凝结着TCL华星对于技术路线、产品路线、产线主权与商业化四个关键战略方向的系统性判断与果断抉择。印刷OLED的发展并非一条容易的路,但每一次关乎方向的决定,都推动着TCL华星一步步走向行业前沿。

第一次关键决策,是TCL华星在OLED技术百花齐放时期做出的路线选择。TCL华星团队经过大量技术论证和分析后,坚定选择印刷OLED。赵军指出,看中的是它未来在性能上的巨大提升空间,以及所带来的制程效率、成本结构等方面的跨越式优势。
第二次关键决策来自产品路线的选择。印刷OLED的潜力不止于材料和工艺本身,更在于找到其最适合发挥优势的市场空间。TCL华星判定印刷OLED更契合的是中尺寸应用场景。一方面,印刷OLED工艺在50–350PPI的分辨率区间具备天然优势,这恰是中尺寸产品的黄金分布区间;另一方面,中尺寸产品对性能和成本的双重诉求,与印刷OLED的特点高度一致。
转折点则在第三次关键决策——产线主权的选择。过去,TCL华星与日本JOLED进行深度合作,但在对方因自身运营管理问题破产后,彼时摆在TCL华星面前的,是放弃合作、继续输血,还是直接将JOLED的产线整体迁回中国?最终,TCL华星选择了最具挑战也最具战略价值的一条路径——将产线迁回国内,形成本土化后的t12,并将其与自有的t3和t5高性能背板产线深度融合。通过对设备的升级和改造,产线不仅恢复了生产能力,制程水平甚至超过了原有状态。赵军强调,这次决策让TCL华星在核心技术上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掌控,研发迭代速度因此获得指数级提升。
第四次关键决策是广州t8项目的正式启动。经过12年的技术积累与生产验证,TCL华星认为印刷OLED技术已经成熟,有信心将其导向大规模量产。t8项目的落地,是TCL华星对印刷OLED商业化能力的正式宣示,也是此前所有战略布局的成果性节点。赵军表示,这意味着TCL华星已经具备将印刷OLED带入规模化市场的能力和底气。
这四次决策共同构成了TCL华星印刷OLED发展路径中的“四个转折点”。从明确路线、聚焦产品,到掌控产线,再到突破商业化,每一个抉择都是为未来铺设的关键支点,而TCL华星12年的坚持,使得这一领域从“可能性”变成了“确定性”。
坚定执行,撑起印刷OLED未来
实际上,技术路线不是一开始就能看到终点,关键的是在每一个时间点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坚定地去执行、去突破。这12年的四次关键决策,正是TCL华星在新型显示赛道坚定前行的最好印证。也正是一次次正确的选择,让TCL华星在行业尚未形成定论之时,提前占据了技术高地。
如今,印刷OLED正处于新拐点。赵军认为,未来五到十年内,印刷OLED将以中尺寸为起点向更多应用场景延展,TCL华星也将继续推动显示技术向更高效率、更高性能、更低成本的方向演进。

